历史上越国怎么灭亡的,越王勾践以后越国存在了多久

越王勾践以后越国存在了多久?

但是越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的统治者们却一代不如一代,越王翳三十三年(前378年)越国在齐国、楚国的压力下被迫迁都,放弃了争衡中原的目标。越王翳三十六年越国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爆发了政变,在之后的十几年内越国始终处于严重的动荡之中。

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前306年),越王无彊决定再次北伐中原,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齐国,但是此时在位的齐王乃是齐威王,齐国并没有直接与越国对战,而是对越王无彊说:“楚国离你们这么近而且国内空虚,应该打楚国才对啊”。越王无彊觉得齐威王说得有道理,于是率兵伐楚,结果被楚威王大败而回,越王无彊被杀(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卧薪尝胆后的勾践通过战争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后来的越王国怎么样了?

说起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春秋的五霸越国,到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勾践争霸后的越国怎么样了?

战国初期的越国,尚能“四分天下而有之”

我读的书比较少,能背下的长句不多,蒲松龄有 一副勉励自己的对联,是我初中时候最喜欢的,他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读起来朗朗上口,相当霸气,勾践是一个十分有抱负的国王,曾经在吴越战争中击败春秋五霸中的一霸吴王阖闾,当然,在吴越巨大的国力面前,勾践败给了阖闾的儿子夫差,越国差点因此而被灭国,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霸。

勾践卧薪尝胆称霸中原后,将国都迁到了距离中原更近的琅琊,使得越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越国 “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然而勾践去世后,越国实力逐渐下滑,使得越国的发展开始呈下降的趋势,成为《墨子》中"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也就是说,尽管越国掌握了绝对的霸权,但是齐楚相继崛起,再加上老牌强国晋国,越国还是能够做到四强之一。

强大的越国一度让尚未完全崛起的齐国忌惮,在越国的攻势下,齐国周边的小国一点点被越国吞并,在三晋伐齐的过程中,越国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综合来说,越国在战国初期虽然实力下降,依然是强国之一。

越国的这种强国地位,并没有保持多久,到战国中期的时候,就已经沦为二线国家了,这里面可以从赵武灵王继位事件来看。

赵武灵王赵雍继位的时候,秦齐楚魏四大强国决定趁机吞并赵国,这个时候,赵雍决定联合当时的韩、宋、越等国来一同对付四大强国的兼并,越国所要牵制的对象就是楚国,可见,即使在这个时候,越国还是能够和所谓的战国七雄相提并论的。

战国中期的越国,“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

勾践之后,越国并没有摆脱政治体制不成熟带来的不利因素,一连三代都发生了弑君事件,对越国的影响很大。

越国能够保持在战国初期的强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越王朱勾完成了,作为勾践之后越国能力最强的君王,在朱勾在位期间,越国不断对外扩张,吞并了不少的小国。

然而,朱勾的上位方式却并不光彩,他是通过弑父篡位夺取的政权,这一时间对越国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为越国后来不断弑君埋下了伏笔。

朱勾在位三十七年,去世后由太子翳即位,是为越王翳,越王翳在位初期还能够发兵攻打齐国,然而在田氏代齐之后的齐国逐渐强大起来之后,楚国也逐渐强大,在面对外部巨大威胁的同时,吴国人也想要复辟,在这样的情况下,越王翳权衡再三,于越王翳三十三年从琅琊迁都到姑苏。

在越王翳晚年,他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向越王翳进献谗言,说他的儿子要造反,越王翳深知自己的父亲朱勾是如何上位的,对这种谗言十分敏感,连续杀了三个儿子。

最后他的儿子诸咎为了自保不得不发动政变杀死越王翳。

越王翳一死,越王政治算是乱了套了,不久之后诸咎也被人杀死,后来人们立诸咎的儿子错枝为王,说起来也挺搞笑的,这个错枝并不想当这个王,甚至逃到洞穴中,最后还是被大臣用烟熏出来的,不久之后错枝也被人废除了,越王翳的儿子无余被立为越王。

可以说,自从越王翳迁都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连续三位越王死于政变,而且还没有终结的趋势。

无余甚至被立为越王不会有好下场,甚至仰天长叹:“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无余在位十余年之后又被人杀了,至此又掀开了新一轮的宫廷政变。

到战国中期的越国,如庄子所说,越国“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

战国后期的越国,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楚灭越之战

越王无疆即位之后,越国总算是减缓了颓势,然而刚过几天好日子,无疆就开始折腾,以图争霸中原。

不能说越王无疆是一个无能的人,只不过无疆没有赶上一个好时候,当时越国想要入主中原所要面对的齐国和楚国,在当时都是超级大国的存在。

越王无疆第一个想要攻打的对象就是齐国,齐、越之间的战争历来很频繁,以齐国为目标对手,是十分惯性的事情。

当时的齐王派遣使者跟无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当时的楚国才是越国的心腹大患,越国放着楚国不去征伐,而是去攻打齐国,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越王无疆一听,齐国使者的话说的很有道理。

相对于齐国来说,楚国当时的势力的确更为强大,当时的楚国经过吴起变法,迅速变强,取得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的成绩。

早在楚国与魏国作战时,越国就帮助了魏国,从地缘政治上来说,楚国在越国的上游,双方早晚会有一战,实际上楚国早就派出间谍去考察越国的情况,随时准备吞并越国。

此时,楚国正忙于北上争霸,国内空虚,越国趁机而攻打楚国,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但是,越国明显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而低估了楚国的实力,越国伐楚之战竟然打 成了楚灭越之战。

楚国 “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蓄,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彻底形成了“越乱而楚治"的情况。

越王无疆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实在是太疼了。

吴越怎么灭亡?

历史上吴国是被越王勾践灭亡的,越国是被楚国灭亡的。

经历七十四位君王,一千七百八十二年历史的越国,为何灰飞烟灭?

圣人大禹的故士越国,在钱塘江以南,强盛时势力到达山东。在绍兴有大禹直系后裔越国人,是夏商周三朝都为大国诸候。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出兵向北过淮河到达徐州与齐晋诸候会盟成霸,势力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有皖淮贛,雄踞东南的大国。却在后人越国无疆国王呈强先要北上伐齐,后又被齐王劝谏,掉头回攻楚国,却被楚王正中下怀。楚王早就准备收拾无疆,不请自来,早就作好准备埋伏,大打歼灭战使无疆兵败身亡,国家也分裂成各各小王们,还在争权夺利,再无大国气派。土地最后被楚怀王一场秋风扫落叶式所占领。越国灭亡。

楚王继位时,正值中原魏国没落之时,却是群雄并起之机,多国争霸时代。战争兼并十分激烈尖锐。秦国由商鞅变法后,军事势力飞速崛起壮大。齐国也在打败燕国乐毅领导多国入侵后反败为胜,崭露锋芒。楚怀王在祖父楚宣王和父亲楚威王为他打下江山,留下了十分雄厚政治军事强大遗产,打败强大诸侯越国无彊。

他也更年轻气盛,很有开拓精神,还想沿着先辈前进方向干更大事业,在先辈留下强大国防军队,提拨一批青年才俊,有屈原为名土进行改革,又有原来吴起变法的根地法律还在实行。许多有利于楚国的举措再继续。更希望利用越国分裂成各各小国,看准时机攻伐越国开疆拓土,向南向北。灭越国败魏国成为当时最为强大国家,成为令世人瞩目政治奇人。

他的父亲在位期间,己经打败了南方霸主越国,威服诸候。楚怀王要沿着父亲事业前进称霸中原。

前三二三年,楚怀王打着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国旗号,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襄陵大败魏国军队取得大捷。报了魏国在秦国帮助下乘楚威王去世,自己将即位时,攻打楚国抢占土地之仇,占领魏国的八座城池。楚国向北扩展许多地方。

又通过苏秦提供合纵伐秦之议。成为合纵长,施展远大抱负有机会,通过合纵联盟,联合魏韩赵齐燕五国,会盟定约建立起了六国共同抗击秦国大军。通过合纵联盟,使自己功高名赫。因为楚国强大楚怀王被自然而然,被五国推举为合纵长,阻止秦国东进,解除西部外来隐患。并且亲自率领五国军队,直扑秦国函谷关。向西伐灭秦国成就辉煌事业。

面对六国联军入侵出兵秦国,秦国人积极防御,伺机进行反击,并通过联合宋国从后方侵扰六国.联军被宋国西攻东侵,南入楚国取得楚地淮北三百里。

联军各国军队,在宋国侵袭下,担心受到更大伤害。就自行撤军后退归国。从而被秦国外交策略所瓦解。楚怀王率领的军队,声势浩大合纵伐秦灭国的美梦因此泡汤。楚怀王问鼎中原,饮马黄河的事业从此败落。

因为楚怀王本身狂妄自大,没有自主思想决断力,和勇敢牺牲精神,更是贪图便宜没有统一全局观念心思,平生更无领袖气质,辜负五国希望,也把楚国人民厚望抛弃。从而使秦国争霸中由弱变强,掌握战争中主动权,在秦国公子疾率军首对韩国讨伐,在修鱼决战,韩国夲身国弱难以抵挡秦军攻势,请求秦国讲和,但楚国要高喊派兵援助,韩军精神大振,又决定与秦军血拚,楚国却摆花架子,在楚列阵陈兵却不出兵,韩国作战大败,被杀八万二干多人。楚怀王更被张仪欺骗,战争失败沦落丧失大片国土。,闹出啼笑皆非的笑话。

但是,在秦武王入侵韩国,到周国宣威举鼎,砸伤暴毙后。秦国发生争夺国王内乱历史。楚怀王乘机遇一举灭掉楚国东部的越国,将楚国疆域扩展到大海边上。

越国军队在前三三三年被楚威王一举歼灭,越王无疆被俘虏后杀死。楚国取得吴国原来入侵楚国取得楚国土地,但是越国并没有亡国。越人渡过钱塘江,到浙江和沿海分裂成个个小小国家,内部还在争夺谁是主家君位,内乱不断。也还在乘秦国打败楚国时,有些诸侯还有复辟希望,在秦国两败楚国,军力大损之时,又开始作报仇雪恨的美梦。想抢回失去土地,入侵楚国越来越大规模,次数也更快,使楚怀王心神不安,对越来越强秦国力量威胁以经心有余力不足,采取防守阵势。而对越国人大举反攻,却听从大臣们建议,使用阴谋,派人入越国内,向张仪一样大肆进行离间活动,挑拨越国国内个个小国关系,引起战争内江。通过五年准备,在前三O六年下达占领越国命令,楚军将土潮水般越过大江,向越国发起了总攻。由于越国成为个个小国,又相互仇恨,上下离心,一盘散沙,楚国并没有费很大力量,就横扫越国,全歼越人军队。占领整个越国,将越国残余赶到海岛,和福建的大山深林之中。吞并越国领土,设为楚国人统治下的江东郡。(《史记甘茂列传》记,日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

楚怀王从一个有理想,有大国基础,又被各国诸侯所尊敬,东征西讨早期多有建树的大国诸侯,又是联盟统帅合纵长,地位显赫,国力强盛。却飞快被张仪欺骗,自毁盟约,在合纵伐秦失败后,又不担当义务为韩国增援,合纵联盟很快瓦解成为公敌,不但楚国在战争中屡战屡败,自己也被宣太后骗得离国被秦人擒获客死他乡。但还是有灭越国之功,是他杰出功劳。

越国在前三O三年灭亡,后裔们在福建的深山大林中生活,又有直系子孙再度立国为东越与闽越,在楚国被秦国欺凌时,收复了被楚国占领江东,江北之地。势力再度到淮河以南。王翦率军灭楚后,继续南下,新立两家越国,都投降秦王。越国君主地位改变,政权没有被破坏,因山大水深,秦军很难深入进去消灭它秦始皇赐越国君为驺姓(意为驯服的良驹)。刘邦当皇帝后,越国又恢复大国国侯地位,续祀越国香火直到前汉武帝用武力再次灭国。从夏朝无余,奉大禹王的香火建立诸侯国,经历一九二二年。是中国延续国祚最长诸侯国。秦始皇时代从姒氏,改为欧阳氏,到现在都有子孙扬名世界。

三十九代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复国称霸,四十八代无彊为楚所败,无疆次子蹄再建瓯越国,改为欧阳氏王,再由繇王居股在前一一O年降汉。彻底灭国。子孙众多迁到江淮大地。散布中华漂流海外但并没有以绍兴为中心祀祖。

昭阳是在什么时候灭掉越国的?

据史料分析发现,越国的强大与辉煌,是与句践联系在一起的。他在位时,越国上下齐心,发愤图强,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后来兴越灭吴,逐鹿中原,成为一代霸主。公元前465年,句践去世后,越国也就逐渐走向衰败。在他的继任者中,有作为者不多,也不突出。值得一提的有两个人:一是越王朱句,他曾多次率军出征,先后灭掉滕、剡等小诸候国。另一位是越王无疆,他曾兴兵伐齐、楚,并稍获成功,但后来在楚越战争中大败亏输,连性命也丢在楚国。事实上,越国虽然地域十分辽阔,但是文化匮乏、社会经济落后,整体上显得根基浅薄。因而,只能凭借武力逞一时之雄,一旦军事失利,则很快土崩瓦解。随着无疆被杀,越国随即灭亡。此后,诸子皆服朝于楚,犹且兄弟相互争斗,连在大楚国下边当个小酋长也不够格,等到秦国军队东征凯旋时,这些人早已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了。

那么,越国到底是如何逐步衰败最后走向灭亡的呢?史学家对其衰败过程以及灭亡时间众说纷纭,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按照一般的说法,是越国曾经历了四次覆灭的厄运。第一次是在公元前494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20年后句践兴越灭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33年,被楚国灭亡,越国王室从吴中返回会稽重新立国。第三次是在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亡,二十年后无诸复国,建立东越。第四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瓯越被闽越进攻,归顺汉朝;前东越(闽越)反汉,被汉朝彻底灭亡。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灭国可以姑且不论。但是,即使对于上述其他说法的具体细节问题,也还存在诸多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越国被灭的确切时间应该是公元前333年。因为就在那一年,越王无疆(公元前355—前333年在位,共23年)悍然发动了对楚国的战争。想不到,楚威王反攻并打败了越国,杀死越王无疆,夺取了越国以前所吞并了吴国的土地。自此,越国分崩离析,日趋没落,相继分裂为瓯越和闽越。据史载,当时,统军者为楚国大将昭 阳君。他因灭越之功被楚威王赏以一块和氏璧。后来,昭阳君在无映楼赏玩之时被别人偷走了。他怀疑是张仪所为,就差点要置张氏于死地。其实,将越国被灭时间确定为公元前333年是值得商榷的。从现有的史料分析,虽然在公元前333年,越国被楚威王一举击溃,越国王无疆也被楚国俘虏后杀死。但是,越国当时并没有亡国,越人退居到了他们的发祥地会稽,也就是现在浙江省一带和沿海地区,其君统并没有断绝。不过,从此以后,越国内乱不断,到公元前306年才最终被楚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那时,楚威王还挟着灭越国的余威,挥师北上,把齐国军队杀得落花流水。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越王句践死后的百十年间,越国还一度横行东方,曾于两年间灭了两个山东地面上的小国家。但到了公元前4世纪初,越国似乎难以在北方立足。公元前379年,国都南迁于吴,越人大批南返,散居于现在的江、浙、皖、赣、闽、粤等地。在以后的80多年间,越国出现多次政变,三名国君或被王子或被大臣所弑,政局动荡不安,国力日渐衰退。但越国的国君们似乎没有感觉到这些,仗着人民彪悍,好战依旧。到了公元前333年,在越王无疆即将北伐齐时,齐国派了一个伶牙俐嘴的使者游说无疆,说楚国才是越国的大患,应该乘这时楚国兵力分散时攻打楚国。这个天才使者居然奇迹般地说服了无疆,于是无疆转而攻伐楚国,可不幸的是无疆却反被楚威王打得大败,连越王无疆夜被楚威王所杀。在此后的百余年里,越国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后来,闽越王带着他的残余势力,辗转回到会稽山老家。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秦将王翦挥军南下的铁骑。公元前222年,苟延残喘的越国最终被秦始皇彻底消灭。七代后,君位传到闽君摇,他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恢复摇做了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的后代。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越国彻底灭亡的具体年份,应该是在公元前222年。翻阅诸多先秦史书,都没有提到过越国和楚国在前333年有过交锋。那一年,楚国和齐国交战,起因是齐、魏徐州相王,与越国无关。倒是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打败了越国,设江东郡,越国退守会稽。一直到战国初期,史书上始终都没有楚国占领会稽的记载。在《战国策·秦策五》“四国为一”中,越国被称为“吴”,战国时期有以国都代称国家的传统,所以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初,越国利用楚国衰弱之势收复了吴地(早在春申君受封之时越国就针锋相对地在他的封地附近布置了重兵),很有可能当时楚国被赶到了长江以北。前222年王翦也是先攻下了楚国江南地(即现在的江西省),然后绕过长江天险一举攻占了会稽,并在越人区域设置闽中郡,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所灭,才使越国彻底灭亡。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攻越国。同时,他对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使部分贵族杀死余善后降汉。为了彻底消除后患,汉武帝诏令大军将越国举国迁往现安徽江淮内地,并全部焚毁越国的城池宫殿房屋。

不管如何,经过句践后世几个朝代的迁徙和融合,不仅越国政权分崩瓦解,于越民族也汇入民族大融合的洪流中。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越王勾践以后越国存在了多久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