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症状是什么,马铃薯的糖尾(烂屁股)成因是什么

马铃薯的糖尾(烂屁股)成因是什么?

根据清江鹤多年的田间诊断经验,马铃薯烂屁股的成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与马铃薯严重侵染晚疫病有关:

这是马铃薯在田间和贮藏以后块茎烂尾的最主要原因。只要马铃薯在田间生长期间,感过晚疫病,马铃薯块茎都不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病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感病时以叶,叶柄,茎及块茎等病状为着生点,发生霉轮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变黑焦枯。

感马铃薯晚疫病的植株地下块茎很容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发生并发症,而出现腐烂。

故当田间马铃薯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可以用银法利,克露,抑快净,安克等药剂掌握好施药时间,抢晴天及时喷药。一周后观察病情,调整药剂量,再次喷施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进一步扩展。

二,与马铃薯感早疫病有关:

类同于马铃薯晚疫病。重要区别点在于马铃薯晚疫病是疫霉病菌,早疫病是茄链格孢病菌引起。晚疫病是在病斑是长白色霉层,而早疫病是长黑色霉层。晚疫病没有同心轮纹,而早疫病病斑有同心轮纹。晚疫病致马铃薯块茎软腐,而早疫病致马铃薯块茎干腐。结果都会引起块茎腐烂。

三,与田间积水有关:

种植马铃薯地块地势低洼,四处地表水都往低洼处积蓄,致土壤涵水量长期偏高,明水不能排暗水降不了,使块茎长期淹涝,通透性差而使马铃薯块茎烂尾。

四,与收获期降水有关:

马铃薯在营养生长期田间土壤持水量可以保持在百分之七十至八十间。甚至到了结薯期,土壤持水量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但是到了成熟收获期,土壤持水量只能保持在百分之五十至六十。而且只要田间积水超过三十个小时,就会引起烂薯。所以,收获期集中降水和遭遇长时间降水集中天气都可能致马铃薯块茎糖尾。

五,与收获时间有关:

主要是没及时采收而收获时气候又不好不能采收致马铃薯块茎长时间埋在地里,在缺氧的环境中发生变质。当然这也与前边几个原因综合致病相关,并不是偶然的。

枯草芽孢杆菌能给马铃薯拌种吗?

大家好我是老王。眼下已经进入农历的十一月份,北方一些地区的地膜马铃薯即将开始播种。关于题中“枯草芽孢杆菌能给马铃薯拌种吗”的问题,一些农民朋友可能不太清楚,今天老王为大家讲一下关于枯草芽孢杆菌和马铃薯拌种的事情。

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

这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接受,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本身并不含有营养物质,它主要成分为微生物菌种,用通俗的话来讲,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有生命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通过微生物菌种的生命活动,分解有机质和土壤中的矿物元素获取能量,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微生物菌种可以产生一些次生代谢产物,譬如氨基酸、酶类、抗生素等,不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在微生物肥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菌种,它的功效比较全面,目前应用非常广泛。枯草芽孢杆菌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

1、抑制有害病菌

苦菜芽孢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够产生溶菌作用,吸附在有害病菌的菌丝上面,随后产生一些溶菌物质导致菌丝体断裂,从而达到灭杀有害病菌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产生枯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对于致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促进作物生长

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类似于植物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物质,可以刺激作物生长,同时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3、提高农产品品质

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抑制作物对硝态氮、重金属物质、农药的吸收,分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除草剂等有害成分,对于提高作物品质有很大的贡献。

4、提高化肥利用率

枯草芽孢杆菌施入到土壤之后,不仅可以分解释放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中的迟效养分,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可以抑制脲酶的活性,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供作物吸收,当脲酶活性下降,尿素水解变慢,其养分不易流失减少浪费。

5、改良土壤

过量使用化肥之后,导致土壤出现酸化板结等问题,而且土壤内盐分积累,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危害。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多糖物质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同时分解土壤中被固化的营养元素,从而提高土壤团粒结构破除板结,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酸碱平衡。

马铃薯拌种的作用

在以往种植马铃薯的时候,农民朋友通常采用草木灰对切块之后的马铃薯进行拌种。草木灰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防治薯块腐烂,而且富含丰富的磷钾元素有利于马铃薯苗期生长健壮。由于草木灰拌种比较麻烦,现在通常采用药剂进行拌种。马铃薯拌种主要有两个作用。

1、马铃薯的薯种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表面携带有很多的细菌。在对马铃薯进行切块之后,这些病菌容易从伤口浸染薯块,一旦受到病菌浸染的薯块,埋入土壤中之后很容易腐烂导致缺苗。通过药剂拌种,可以灭杀薯块上携带的病菌,防止薯块的腐烂。

2、促进伤口愈合。马铃薯切块之后,受创面比较大,一般占整个薯块的一半以上。而马铃薯薯块中含有很多水分,创伤面过大导致水分散发过快。特别是播种之后,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加剧了薯块水分的流失,导致薯块缺水干枯无法出苗。通过拌种之后,可以在伤口形成一层防护层,防治水分的散发促进伤口愈合。

上面我已经讲了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和马铃薯拌种的作用,那么用枯草芽孢杆菌能给马铃薯拌种使用吗?老王不建议这么做。因为枯草芽孢杆菌对有害病菌的抑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马铃薯一旦被有害病菌浸染就会造成伤害。所以说对马铃薯进行拌种的话,还是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作为底肥施入到土壤中,改善田间的土壤环境,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马铃薯拌种的方法

关于马铃薯拌种,上面老王已经说了,以前通常采用草木灰进行,但现在基本上使用药剂进行拌种。

拌种药剂以杀菌剂为主,主要用于防治苗期的根腐病、黑胫病、环腐病等,常用药剂如下。

1、72%霜脲锰锌、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滑石粉,按0.05∶0.05∶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之后,每公斤混合物处理100公斤薯种。

2、70%甲基托布津2公斤加百分之七十二的农用链霉素1公斤与50公斤滑石粉搅拌均匀,每公斤混合物处理50公斤薯种。

3、80%丙森锌1.5公斤、70%甲基托布津1公斤和50公斤滑石粉搅拌均匀,每公斤混合物处理100公斤薯种。

拌种要求每个薯块与药剂充分基础,以免影响效果。另外提醒各位朋友,在切薯块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薯块有黑心的情况下,切刀需要用75%的酒精或0.5%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防治病菌随切刀浸染正常的薯块。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枯草芽孢杆菌能够用于马铃薯拌种的介绍。各位朋友,喜欢的话请点赞支持老王,谢谢大家!

高温多雨,马铃薯晚疫病来袭,该如何防治?

预防晚疫病走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生长后期搞好植株培土,及时覆盖暴露的块茎,可有效减少青皮。

(2)选择薯块不易外露出土的品种种植。

(3)薯块贮藏期间尽量避免见光,保持环境黑暗。同时尽量保持冷凉的温度,减缓青皮发展速度。

(4)有条件时,用表面活化剂漂洗薯块,以减轻青皮的严重度。

晚疫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真菌病害。气温在10℃以上,连续24小时空气湿度在85%以上时即可能发生晚疫病。长势越旺盛、枝繁叶茂、田间郁闭,越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治要点:①选择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②农业措施,调整播种期避开晚疫病发生时期。调整株行距,改小行距为大行距。通过和玉米等作物套作减轻病菌传播。加厚培土层。轮作倒茬,通过和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可减轻土壤带病造成的为害。③药剂防治,药剂要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银发利、金雷多米尔、安克、阿米西达、抑块净、安泰生等保护剂和治疗剂。为提高药效增强药液在叶片上的吸附力,可在药液中加入增效剂。

什么是蔬菜疫病?

疫病——鞭毛军菌亚门真菌疫霉属。较高的气温(25℃以上),又时晴时雨,或出现3天以上连续降雨,或雨后突然转晴、气 温急剧上升,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菜地渍水、栽植过密、偏施氮肥,可能诱发本病。

发生在不同作物上有差异。发生较为普遍的为晚疫病。主要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瓜、马铃薯等作物。

危害特点: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萎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果实染病,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扩展后软腐变褐色,高湿时产生白色霉层,空气干燥后成僵果。

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征差别较大,并且在各种作物上也表现不同。

发生规律: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孢子再病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形成孢子囊,通过雨水或气流传播侵染,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1-37℃,最适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宜感病生育期在开花前后到座果期,发病潜育期1-5天,在结果初期,大雨后暴晴,最易发病。持续高温干旱抑制其发生。

防治情况: 疫病是近年来发生较重且较难防治的病害,在辣椒、黄瓜、番茄上危害较重,发病迅速,适时防治。 用药量大,品种多,竞争激烈。代森锰锌、霜脲腈、烯酰吗啉、氟吗啉锌(灭克)、丙森锌、杀毒矾、普力克、铜制剂等。

在用药防治时也可以加入巴内达碧卡叶面肥,提高抗逆性与抗病能力。

植物晚疫病是什么

一种植物疾病。由真菌引起,严重危害马铃薯及番茄,使其茎和叶片有暗褐色的斑点,甚至面积扩大,变为黑褐色,使受害部位死亡。

马铃薯的糖尾(烂屁股)成因是什么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