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一生的时间线?
郑和原来姓马,小字三保,出生于明壤武四年(1371年)。云南昆明人。曾祖父伯颜在元大德十一年( 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其父亲和祖父均曾去过麦加朝觐。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去过红海之滨的回教圣地麦加朝圣,使郑和从小听惯长途旅行的惊险故事,心中充满好奇和景仰。
郑和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人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人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7月,郑和率领62条海船、2万多名人员,船上装着金、银、瓷器和丝绸,从刘家港出发(今江苏太仓县浏河口),开始了万里远航。
船队经历千辛万苦,战胜了风浪和疾病,打垮了凶恶的海盗,牺牲了不少船员和士兵。他们先后到了占城(今越南南方)、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古时候的“西洋”是指南海以西的沿海一带),成功地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海岸的航线,直到第三年10月才回来。
这次航行使皇帝得到很多好处,所以不久又派郑和多次出海。 自1405年到1433年的近30年中,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规模宏大,船队最多时达200多艘船,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
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为中国对外交流开辟了航线,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郑和还将他近30年的航海经验和收获,编撰成了《航海地图》和《针位编》两本书。
郑和航海比哥伦布的探险航海早87年,技术水平、规模和航程也都超过哥伦布。领先于西方的航海家。但是郑和航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发展贸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每次航海耗资巨大,七次远航以后国库空虚,财源枯竭,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样,郑和七下西洋也就成为中国航海事业从繁荣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宣德八年( 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