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常见疾病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红罗非鱼的优缺点

红罗非鱼的优缺点?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产量高,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0-30‰的水域中生活,耐低氧,适温范围15℃-32℃。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pH7.0-8.5,盐度0-3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2.0-3.0米,并配备1-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对于淤泥较深的池塘,每年清理一次,淤泥厚度应在15cm以下。

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kg生石灰,约过5-7天后开始回水,每亩施已发酵腐熟的畜禽粪肥(基肥)150-250kg,施肥7天后放养红罗非鱼鱼种。

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进行浸种处理7-15分钟。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2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7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5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75-100尾/平方米。

3、投饲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2.5%-5%计算,每日分2-3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黄绿色,在高温季节每月应追施磷酸一铵肥1-2次,每次每亩1-1.5kg,透明度20-25cm。每亩每米水深用10-15kg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拉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季节主要病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三黄粉、免疫多糖、维生素E、维生素C、肌醇、盐酸土霉素、磺胺类、氧氟沙星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在高温季节宜少用或不用生石灰、二氧化氯、

湖北罗非鱼养殖方法?

池塘基本条件:选择良好水源、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土质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池,池面积5~20亩,水深2.5~4米,池底平坦,塘基坚固,保水性能好,四周通风无高大挡阳物。塘基最好不建猪栏和三鸟棚(鸡、鸭、鹅棚),如确实建猪栏和三鸟棚,其动物粪便也不能直接排进鱼塘,要经无公害处理后,在合适时期适当投放。

放养前的准备

1.整池、清塘。池塘在放养前应排干塘水,曝晒1周以上,并在晒塘期间修补、加固塘基。干池清塘用生石灰225毫克/升,或把塘水保持1米,亩用茶麸50公斤,打碎浸溶后全池泼洒。清塘后三天内不要进新水,以免影响清塘效果。

2.施肥、培育水质。池塘后7天左右,待药物毒性消失,用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70~80厘米,亩施有机肥300~400公斤,培育浮游动植物饵料。随着水转浓逐渐加注水至1米。带育苗入池塘后,随水温增高和鱼体长大,逐步加注水到池塘最大蓄水深度。

池塘育苗的放养

1.育苗的选择。选择体表光滑无伤、体质健壮、鱼体丰满、规格整齐、雄性率高、规格为5厘米左右的罗非鱼苗,经5%的食盐水或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后,放进鱼塘。

2.放养密度。池塘水经试水无毒性后,按1尾/立方米水体的原则投放罗非鱼苗,适当搭配50克/尾的大头鱼40~50尾/亩,30克/尾的鲢鱼 30~40尾/亩,待罗非鱼生长至100克/尾规格后,适时投放南方大口鲶30~50尾/亩或配养适量的大口黑鲈。

饲养管理

1.配备增氧设施。按每5亩配设增氧机1台的原则配备增氧设施,以保证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所养殖的罗非鱼不出现浮头现象。确保高产稳产。

2.投饲。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原则,在罗非鱼达到150克之前,采用肥水养殖,依靠动物粪便肥塘培育生物饲料养鱼,一般情况下,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放100~150公斤。2~3月后,待所养的罗非鱼达到250克/尾的规格后,进入中期养殖,改变养殖方式,投放全价配合罗非鱼饲料养殖,这时,理论上的投喂原则是坚持“四定”投喂,一般情况下每日投放饲料2次,每天上午9~10时,下午5~6时各1次。日投放量时鱼体重的 3%~4%,投放银翔牌罗非鱼饲料0.75~1公斤可养成0.5公斤成鱼。实际上,很多养殖户在投放饲料时,只要鱼群能摄食,在不浪费饲料的原则上,鱼群能摄食多少就投多少,所养的罗非鱼生长更快,7~8个月左右能养成至1公斤/尾以上。中后期,要保持水质清新,确保鱼类有良好的食欲,以达到快速生长。

水质管理

保持良好的水质能刺激罗非鱼的食欲,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在养殖前期,为节约成本,采用肥水养殖。但在中期开始要适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逐渐养殖水体水质符合我国GB11607-1989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的有关规定。适时换水、加注新水、机械增养是调节水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每隔3~4天要向池塘内加注新水,每次20~30厘米。水质变坏时,应赶快换水,先将池塘水排掉1/3~1/2,然后加注新水,直至水质变好为止。每隔一段时间也可通过用生石灰10~15毫克/升全池泼洒,使池水pH值始终保持在 7.5~8.5之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在加注新水时,要注意过滤新水,将野杂鱼滤掉,严防其它罗非鱼进入塘内繁殖、混杂。影响罗非鱼的生长和产量。

鱼病防治

罗非鱼抗病力很强,一般很少出现鱼病。只要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在投放鱼苗进塘前把好清塘和鱼苗消毒关,是不会出现鱼病的。如有出现鱼病,大多数是由于运输或捕捞擦伤而引起细菌感染,尤其是天气寒冷时,运输后容易染上水霉病,水霉病可用氯杀宁200~250克/亩,全池泼洒即可。在使用外用泼洒药及内服鱼药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

罗非鱼大肚怎么回事?

首先罗非鱼大肚子可能是吃撑了,鱼类是一种没有饱腹感的生物,会把自己吃到撑死,所以不要过量投喂,也有可能是鱼儿怀有身孕了。

其次天气突变,水温急聚升降,投饵不当细菌入侵都可以引起肠道不好导致鱼的大肚子情况发生,鱼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和经常吃撑却消化不了也会造成鱼肚子变大。

罗非鱼的肚子为什么有绿色液体流出来?

答:应该是鱼的胆囊破裂,流出来的胆汁将鱼肚子染成绿色。胆汁是有毒的,建议把变绿的部分,完全切除掉再做熟后食用。

雄性罗非鱼在繁殖期鱼腹会变红,以此来吸引雌鱼。罗非鱼是我国主要养殖的水产品之一,肉质鲜美少刺,且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以及甘氨酸含量比较高

最近我家养的罗非鱼,都是在晚上才出现死亡,白天没有是什么原因呢?

罗非鱼一个外来物种,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养殖,由于其没有肌间刺,而且肉质不错,还是比较受大家的欢迎的。那么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晚上死鱼、白天没有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呢?

偷鱼

在农村很多地方,偷鱼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水产养殖的鱼塘多数是远离居住区,那么就会有人心生邪念去偷鱼,特别是晚上养鱼人辛苦一天很容易出现熟睡的时候,这就给偷鱼人带来了机会。有些用抛网,有些用电鱼机。因此,如果出现夜晚死鱼的现象要多留意。

鱼塘缺氧

罗非鱼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鱼,对于低氧也是有很高的耐受性,于是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就尽可能少开增氧机。如果是白天,光照充足水体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那么水体中溶解氧就比较充足,反而到了晚上,植物变成耗氧因素,很容易导致溶氧不足,那么就可能会发生罗非鱼缺氧死亡的现象。

鱼塘底质变差

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入会造成底泥的堆积,而这些底泥就是有害物质产生的源泉。夏季白天上层水温高,但是晚上表层水温下降快,那么这时候水体会产生对流现象,此时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会导致罗非鱼中毒死亡。

当然,除了以上分析的内容还有可能会有其他一些原因,希望朋友们可以继续补充。

我是珠海禾虫哥,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转发,交流讨论。感谢有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红罗非鱼的优缺点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