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高产种植技术,963在生姜种植中怎样用

963在生姜种植中怎样用?

963在生姜种植中的应用:

生姜对于养分的需求主要集中于生长中后期,因此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播种前在地块中撒施优质腐熟鸡粪,然后再补充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过磷酸钙肥液。

生姜在幼苗期较长,为了促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在苗高30厘米左右而且具有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地可以施加963肥15-20千克。

每年立秋前后生姜会进入生长转折期,开始大量积攒养分,此时对肥水的需求量增大,为了确保生姜高产,需要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肥料,以促进植株茁壮开叉、生长。

当生姜长有6-8个分枝时,开始进入根茎迅速膨大期,此时要依据植株长势,增施1次壮姜肥,肥料以钾肥为主,或者每亩地施加3-4次高钾型元素水溶肥。

姜的种植时间和方法是怎样的?

姜的种植时间是春季,种植方法是用姜块进行无性繁殖。

1、种植时间姜一般春季播种,霜前收获。由于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须在温暖无霜的季节栽培。

2、种植方法优选种姜:从生长健壮、无病、高产的地块上选留种姜。收获后选择肥壮、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无腐烂、无损伤、未受冻的姜块做姜种贮藏。姜在播种前应先进行催芽:幼芽是幼苗生长的基础,培育壮芽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壮芽的形态特征是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的形态特征是芽身细瘦,芽顶细尖。掰姜块: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姜块掰成75-100克的小种块,每个种块上保留1个肥胖的幼芽。结合掰姜种,应再进行一次精选种芽,剔出芽基部发黑、或姜断面变褐的姜块。浇底水:姜出苗很慢,土壤缺水会影响出苗,因此一定要浇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浇水。排放种姜:底水渗下后即可排放姜种。有平播法和竖播法两种。覆土:随用细土盖在姜芽及姜种上,播完后覆土4厘米-5厘米厚。覆土太厚,地温低,发芽慢;覆土太薄,则表土易干燥,影响出苗。扩展资料种植姜的注意事项有:1、浇水需要根据生姜种植的情况,生长环境以及天气变化来进行。2、夏季注意雨后田间排水工作,避免发生积水。平时大田的湿度应该保持在65%左右。

3、播种的时候尽量让姜芽朝上放置,一般保持株距30厘米左右,行距40厘米左右。

4、在生姜的幼苗期间,浇水不宜过于频繁,一般浇水以小水为宜。夏季生姜的耗水量比较大,这时候适合在早晚时间进行浇水。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丨大姜的培土质量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是怎样的?

大姜的茎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就是我们常说的姜苗子,是由根茎节上的芽发育而成。地下茎就是根状茎,简称根茎,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姜,可食用部分,也是繁殖的器官,就是我们可以留作姜种。那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这俩茎。

一,大姜地上茎的由来及结构特征

大姜的地上茎是由根茎节上的芽发育而成,芽的外部是鳞芽,上部细下部粗,外面有几层肉质鳞片包裹,鳞片呈淡黄色,且有光泽,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可防寒和防止水分的蒸发。随着芽的生长,钻出地面后,就形成了幼茎,幼茎逐渐生长就形成了茎枝,就是姜苗。不过也有形成晚的幼芽,不等钻出地面就到了收获期,是嫩黄白色的芽,可以食用。

大姜的地上茎是直立茎,有主茎和侧茎之分。主茎就是我们催出来的幼芽发育而成,侧茎又有一级二级等之分,分别是子姜,孙姜,孙孙姜等上的幼芽发育而成。大姜的茎端被包外在顶部嫩叶中,不会裸露在外,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大姜的老叶,新叶,嫩叶,而看不到茎尖。

大姜的地上茎同单子叶植物的茎是一样的,外层是表皮,表皮层以内是维管束,内部组织都很发达,因此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刨开外面包裹的幼叶,会见到嫩黄色的茎尖,茎尖的周围是叶原基,这是幼叶的最初阶段,进一步生长就发育成了幼叶。

那么这些地上茎的生长与分枝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二,大姜地上茎的生长与分枝的习性

大姜出苗以后,在正常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下,地上茎大约每天可长1.5厘米左右,生长速度很均匀。我曾经在两沟姜上做过实验,一沟按正常的浇水,一沟冲施了肥料,10天后,两沟姜的姜苗相差无几。

大姜在9月上旬以后,大姜茎秆进一步加粗,株高大体上是在70–90厘米高,基本上就趋于了稳定,不再像8–9月份,茎秆的生长很快。这可能是与以下因素有关:

1,进入9月份以后,随着夜间温度的逐渐下降,对茎秆的高度生长有了一定的影响,不再往高了长。

2,进入9月份后,此时的温度等条件适合地下根茎的生长,大姜的生长中心发生了转移,已逐渐向发生新枝和根茎膨大方面转移。此时大约20天左右就可以发出一个分枝,当然相应的地下就分生出一个姜节。

3,立秋之后,大姜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发棵迅速,开始大量生发分枝,大约5–6天就可以增加一个分枝。到10月上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彻底转移到根茎上来,因而发生分枝逐渐减少。

大姜分枝的多少,因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而异。像最初栽培的小姜,也叫密苗型品种,它的分枝性就很强,分枝数非常多,可达20多个分枝。而现在所栽培的大肉姜,属蔬苗型品种,茎秆粗壮,分枝数较少,大约8–15个左右。

对同一大姜品种来说,在土质肥沃,肥水条件充足,管理精细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长势强,分枝较多。反之,在土质瘠薄,缺少肥水,管理粗放的条件下,则长势弱,分枝数少。

上面已说过,一个分枝对应着一个姜节,分枝数越多,姜块就越多,相对而言产量就越高。

以上介绍了大姜地上部分的形成及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下面再来详细了解一下大姜地下根茎的形成过程,特征,及与地上分枝的关系。

三,大姜地下根茎的由来及形态特征

大姜的地下茎又称为根茎,就是大姜块。它是在大姜播种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种姜上的腋芽便可萌发抽生新苗,这首先发出来的姜苗就是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其基部逐渐膨大,其基部初生姜球,最初的姜球称为母姜,也有叫"二姜"的,一般很小。其上两侧的腋芽发出次生姜,一般会萌发出2–4个姜苗,即为一次分枝,随着分枝的生长,姜芽的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姜球,称之为"子姜","子姜"上的腋芽再分生新苗,即二次分枝,其基部再膨大,形成二次姜球,称之为"孙姜",然后孙姜再分枝,就形成了"孙孙姜""孙孙孙姜"等,直到收获为止。

这些姜我们这里称之为"姜指头",就是一些鲜姜,呈鲜黄色或淡黄色,姜球上部的鳞片及地上茎基部的鳞叶多呈淡红色,又称"红芽姜",经过贮藏后,根茎表皮老化,就变成土黄色了。

大姜从外部看,最外是表皮层,内皮层,维管束,表皮层经过贮藏后,就形成了比较厚的周皮层。大姜发黄色,是因为其含有姜黄素的原因,就是一些黄色透明的油树脂细胞。

北方地区由于霜期来的较早,大姜生长期短,一般可发3–4次姜,最后萌发的是嫩芽,由于天气变冷而没有长出分枝,被憋在土中,直接累积养分而膨大成姜球,我们都称其为"闷芽子",这种闷芽子对产量的构成起一定的作用。而在南方,由于霜期晚,因此大姜的生长期长,一般可分4–5次姜。

以上介绍了大姜根茎的由来和生长发育规律,那么大姜根茎产量的形成与地上茎的分枝有什么关系呢?

四,大姜地下茎和地上茎分枝的关系

从大姜根茎的形成我们可以知道,姜球是由主茎和各个分枝的基部膨大而成,因此,在常规情况下,根茎的产量与分枝数成正比关系,即地上茎分枝越多,地下姜球数越多,因而姜块大,产量就越高。

但实际上却是很复杂的,在大姜的实际栽培中,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水分,肥料,土壤等,有时看起来并不很多的分枝,地下姜块却很肥大,产量也很高。你比如在我们北方地区,一般年份会发生三次姜,但有些年份气温好,温度适宜,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晚秋发生的腋芽便可膨大成四次姜球。再如,在土质瘠贫,肥水不足的情况下,由于现在大多是高密度栽培大姜,从田间外观来看,群体分枝数较多,但因营养不足,分枝细弱,姜球瘦小,因而产量较低。

所以说,大姜分枝的多少,仅是影响大姜高产的其中一个因素,并非唯一因素。至于其他的因素,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一介绍。

大姜产量的形成就是根茎的数量和质量之和,保护好地上茎不受损伤,促进分枝,增加地下根茎的数量和质量,保护好地下茎,不受病虫害的影响,促进膨大,是姜农朋友们的重点工作。那如何来防治茎部病虫害呢?

五,大姜茎部病虫害的防治

目前在大姜茎部上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

1,大姜腐烂病

大姜腐烂病又叫姜瘟病,青枯病等,是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也是大姜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此病可造成大姜地上茎秆的枯黄,基部呈水浸状,最后从基部折断。根茎发病先出现水浸状,后变褐腐烂,挤压有污白色汁液流出,发出臭味。

大姜腐烂病是细菌性病害,病菌可在大姜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年以上,会从大姜的伤口和自然孔口中侵入,主要是通过种姜,土壤,粪肥,灌溉水等途径进行传播,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最盛,10月份停止发生。

此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气温和降雨量有关,尤其是高温多雨的天气,病菌大量繁殖并随水扩散,短时间内造成暴发。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黏壤土发病重。

姜瘟病的发病期长,可多次侵染,传播速度快,防治比较困难。主要是通过轮作换茬,严格挑选姜种,施净肥,浇净水,选地整地等农业防治措施,加以药物浸种,病株及时拔除,生石灰填穴,多菌灵灌根等,来控制发病和蔓延。再就是土壤熏蒸,高温闷地等。

大姜茎基腐病,也叫"烂脖子病",最近几年危害也越来越重,也主要是常年连作造成的。用药主要是氢氧化铜等铜制剂喷施病部治疗。

2,根线虫,小地老虎,姜螟等虫害

根线虫可造成大姜根茎的癞皮,姜螟可钻蛀地上茎秆,造成茎秆的折断。姜螟一年发生3–4代,一般6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可一直危害到大姜收获,其中7–8月份发生量最大,危害也最严重。

对于根线虫的防治,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小地老虎,也就是土蚕,是危害大姜幼苗的重要虫害,主要是通过菊酯类农药,阿维菌素随水冲施的方法来防治。重点介绍一下姜螟的防治。

在大姜收获后,将断枝,枯叶及杂草清除干净,集中烧毁。药物防治可从6月初开始,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每隔7–10天喷一次,防治效果不错。

好了,有关大姜生产中的几点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我已分三次介绍完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从大姜对肥,对水,对温度,对光照等方面的需求说起,直到大姜收获为止,希望对大姜种植户或即将要种植大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生姜栽培技术有哪些?

种植生姜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生姜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多吃生姜可以驱走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大家是众所周知的,生姜在幼苗期的生长时间较长,其最主要是还是要抓住以下几点!一、土地的选择

生姜生长期长,产量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料,由于根系不发达,根的数量少,分布浅,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不是肥田不栽姜”生,姜地要深翻20~35厘米。

我们必须选择阳光灿烂的日子来耕种,努力使土壤变白风化,造成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疏松肥沃的环境。深度转弯后,汽车被打开,一般宽约150厘米,为了及时消除姜田渍水,厢沟深度应在60到90厘米之间。

将姜地整平后,筑沟,将姜种在沟中,土壤用于作培土。因为土培土高,根茎会长出脂肪,产量高。一般来说,姜埂筑髙25~30厘米,沟底宽15~20厘米,底宽40~45厘米,面宽20~30厘米,刺壁陡峭,一面倾斜,姜埂应该被压实,以便田间操作和避免雨水冲塌。

二、施肥

生姜生长期长,需要大量肥料,生姜生长过程中,根茎逐渐增大,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等各种矿物质养分。

生姜想要高产,除了使用足量的基肥,还需要进行分阶段追肥,以满足生姜生长的养分需求。

1、施肥时间

不论采用何种栽培方式,生姜有两个较大的侧枝时,侧枝与主茎即三枝的高度相似,经过这一时期,上面的地面和地下的根茎都进入了一个生长旺盛的时期。

主要性能是提高生长速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枝干,叶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地下根茎也迅速扩大,大量养分累积形成产品器官,对肥料水的需求较大。

为保证生姜的高产,应增肥。此时施肥称为三叉肥或转折肥,这种增肥对促进发棵和根状茎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法,从8月初到9月初,施肥时间一般是适当的

只要姜达到三个阶段的标准,就应该施肥。一般来说,天棚比拱棚早,拱棚比地下室早,地下室比外露的地面早,施肥前去除姜遮荫草。

2、施肥方法

在这一时期,化肥的数量应该是大量的,加上土壤的种植,再加上使用有机肥料和更持久的肥料和速效肥料,或者使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每700平方米施用优质有机肥等有机肥90至100公斤,高氮高钾优质复合肥90至100公斤;有机无机复合肥150至180公斤。

按照先小后大的顺序,然后再进行一次培土;在秋初前,然后追肥剩下,并进行一次培土,此时追肥施用有机肥,既能改善土壤,又能保证生姜在生长后期不脱肥。3、足够的追肥

为了促进生姜发棵和根茎的扩张,秋季应该是“大追肥”。施肥标准为:腐鸡粪2500公斤,饼肥60-90公斤,每亩硫酸铵30公斤(蛋糕肥可由熟熟的黑豆或大豆80公斤代替,而硫酸铵可以用尿素代替)。对于被追肥的“二铵”和尿素的地块,鸡粪可以补充灌溉水。在姜苗有5个以上的分枝时,再进行一次育肥,硫酸铵或尿素施于30公斤,硫酸钾为12公斤,以防止过早衰变。

三、看天气浇水

当生姜有大量的分枝和根茎时,所需的水量显著增加。为了满足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水应根据天气条件及时供应,然而如果浇水过多或过多,也会导致腐烂的根、茎和叶过早老化

一般每隔5至8天浇水一次种植在果树下的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少浇水或不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四、及时除草

姜的幼苗期在高温雨季,杂草丛生,长期水肥条件好,杂草丛生现象也很强烈,如果除草不及时,草和姜苗争夺肥料、水和阳光,姜苗容易发育不良。因此,有必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止杂草引起的姜苗植株早衰。

五、适时培土

生姜的根生长需要黑暗和潮湿的条件,为了防止根茎扩大和露出地面,必须及时进行土壤栽培。初秋,将第一次土壤栽培与除草、“大追肥”相结合,将沟后土置于植物基部,沟槽变成山脊;后再配合浇水进行第二、三次土壤栽培。两次土壤栽培的时间间隔为15至20天,每次土壤为6至8厘米,山脊表面厚度逐渐扩大,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六、叶喷肥

在生姜生长的中后期,可利用肥料、菜肥、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延长叶的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防止叶早衰。尤其是生姜幼苗生长不良(包括弱苗和黄黄的姜苗),可提前施用叶面喷施肥料,可增加喷洒肥料的次数。

七、轻提种姜生姜可以在长期收获种姜出售又称扒老姜的过程中进行采收出售。方法是沿播种方向打开土层,露出生姜,用左手按住生姜幼苗的茎,用右手轻轻举起生姜。把它和植物分开。注意,不能摇动生姜幼苗,以防止根过早衰老,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沟,对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种姜,以免造成早衰。八、扣棚保护

为确保生姜的生产,应在初霜前进行屈曲植物,以延长其生长时间(根据相关的专家研究和实际经验),生姜的收获期每推迟一天,每亩可增加约40公斤)。拱棚的温度在白天控制在夜间控制在一般不用水,而是要注意风害,防止有害气体的破坏。这样,生姜的生长期可以延长约15天。

于师傅讲生姜种植技术?

一、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地种植,忌连作。

二、整地和施基肥

播种前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作基肥,施后要充分犁翻耙匀。分畦开沟,每畦宽1米,畦高20公分,并在畦面横开播种沟。

三、种姜处理和播种

播种前先将姜种置于阳光下晒2天,然后用2%福尔马林浸种消毒6-8小时(注意消毒后要用清水洗干净),或用农用链霉素浸种消毒6-7个小时。播种适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播种规格一般为株行距0.25米×0.4米,每亩播种姜块3500-4000个。

四、田间管理

1、适时追肥

苗期追肥以轻、淡肥为主;以后重追肥两次,第一次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时是孙姜旺长期,是生姜的吸肥高峰期,亩追施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第二次是在9月上旬-10月上旬,此时是生姜块茎迅速膨大期,亩追施复合肥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

2、适当遮荫覆盖

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对生姜越夏极为不利,做好遮荫覆盖十分必要。可在畦边间套种玉米、大豆等作物或搭棚遮荫。同时在姜行间覆盖稻草,减少地面辐射,增加土壤湿度。

3、水分管理

生姜整个生长期间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要求灌“跑马水”,畦沟渍水时要及时排清。

五、病虫害防治

1、防治姜瘟:播种前选用无病种姜,做好种姜消毒。发病初期喷施农用链霉素或叶青双或波尔多液,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3-4次。重病株要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撒石灰消毒。

2、防治炭疽病:在发生初期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防治。

3、防治条螟:在发生期用敌百虫+杀虫威防治。

963在生姜种植中怎样用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