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种植的玉米,出现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防治

种植的玉米,出现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防治?

玉米锈病,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病害,基本只要是种植玉米的区域,或轻或重,都有发生,一般情况下,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时开始发病。

玉米锈病是一种气候传染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不及时防治,玉米果穗也会受到侵袭,从外观很好判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生锈的东西,玉米锈病表现出来的特征,和生锈差不多,所以被称为锈病,会在叶片上产生很多淡黄色的点点,用手触摸的话,会感觉到有凸起,稍微一使劲搓它,会散出铁锈色粉末,如果不及时防治,后期这些黄色的病斑有些会变成黑色,危害着玉米的产量,有统计显示,玉米锈病发生中等的地块,减产20%左右,严重的地块能减产一半以上,当然,最严重的就是绝收了(小帮手可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

引发锈病的原因有很多,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品种问题,一些品种的抗病性较弱,容易感染病害,针对这样的品种,该放弃放弃,不要在选择了;而外因来说,就比较多了,常见的有高温多湿的天气,比如玉米在生长中后期,连阴雨天气比较多,发生玉米锈病的几率就很大(类似铁生锈差不多,遇水后,就很容易生锈,虽然说原理不相同,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大家能明白就行),再比如光照不足时,锈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加大,这点也很好理解。

玉米锈病其实也很好预防和防治,不过,既然是病害,还是以预防为主,首先在购买种子时,要购买抗病性较强的,然后注意田间管理,比如种植密度不可过大,注意田间杂草的防除,减少病菌的发生,另外就是注意天气变化,田间不可过于潮湿,下过雨后,及时排水,不要有积水,最后,就是防治药剂的问题了,在预防不住的情况下,田间已发生了锈病,可选择的常用药剂有苯甲·丙环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等,防治一次不行,可间隔7-10天,多防治几次。

关于玉米锈病,小帮手就先说这么多,其实容易发生也容易防治,就看大家是否放在心上,如果只是把玉米种下,就不管了,那减产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小帮手希望大家,既然种植了玉米,就好好管理吧!

【我是农民的小帮手,学习更多玉米种植相关知识,可关注查看哦~】

玉米棒吐丝间发了黄锈病,请问大家有什么方法治疗吗?

感谢邀请,我是敏儿,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玉米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气候传染病,在气温为20~30℃,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气候环境下,容易发生和流行。其主要是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发病中度的田块,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玉米锈病包括普通锈病、南方锈病。就危害程度而言,一般南方锈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普通锈病。

普通锈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黄色小点,以后突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冬孢子。

南方锈病症状:病叶上产生夏孢子堆,常见于叶片正面,叶背面极少,稠密着生,金黄色到橙色,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初期为疱疹状隆起,表皮破裂后,散出金黄色到橙色粉状即夏孢子。严重时,叶片上布满了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甚至全株干枯。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良种。

不同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是控制玉米锈病的有效途径。

2、科学田间管理。

适期播种;适当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合理控制密度,改善通透性能。

种植前及早清除田中及周围的病株残体,若生长期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集中销毁,玉米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茎叶,集中烧毁或沤肥。实行轮作,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对零星发病的玉米,随时拔除病株及残余病体。

3、药剂防治,预防为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通过喷施含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成分的药剂可有效减轻后期南方锈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玉米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大区域发生和流行的病害,防治上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以栽培防病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果前期没有预防,在锈病发病初期喷施,也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病程度,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产量的影响。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大家互相学习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添加收藏,转发和关注,感谢支持!

玉米角斑病化学防治?

(一) 农业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抗病品种的种植不仅可以使当年的玉米免受危害,还可以有效减少侵染源。目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蠡玉37、漯玉336等。

2、清洁田园,减低菌源基数。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或深耕深埋,以降低褐斑病病菌基数。发病重的地块应将秸秆集中处理,禁止秸秆还田。

3、采取轮作倒茬的方式阻断病菌传播。重发生田应与非禾本科作物如瓜类、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倒茬,从而阻断病菌的传播。

4、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透性。根据品种差异,合理密植。一般种植密度应控制在4000株/亩以内,以免密度过大或过小,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

5、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病性。不用病株作饲料或沤肥,或应待其充分腐熟后再施入田间;实施配方施肥,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防止偏施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追施复合肥,补施微肥。尤其是要施足钾肥,以提高抗病能力。

6、合理排灌,避免湿度过大。降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7、及时中耕除草。玉米出苗后3~4叶前要及时定苗,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增进土壤透气性,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二) 药剂防治

1、提早预防

玉米4~5叶期,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或25%戊唑醇悬浮剂20~30mL对水30kg喷施,既可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又可兼防玉米褐斑病。

2、药剂喷雾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20%粉锈宁乳油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喷2~3次;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则效果更好。喷药时,要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叶鞘。另外,施药时间应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以避开高温时间。

玉米病怎么防治?

玉米病害有很多的,你即没有图片,也没有具体到那个病害,你是想让我们猜吗。如果就玉米病害一一进行回答,恐怕半天也答不完。我就我们当地玉米常见发生较重的几个病害如何用药防治给你说说吧。

近年我地锈病不时有所发生,而且明显比大小斑病为害重,苗期至成熟前都能发生,其典型症状是玉米叶片上有铁锈状粉末,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玉米锈病宜发生初期及时25%三唑酮1000倍液,或20%氟硅唑3000-4000倍液,或腈菌唑或烯效唑或醚菌酯等药剂喷施防治,较重时连防两到三次,7-10天一次。由于玉米遭受茎腐病为害后,会造成茎秆腐烂,植株倒伏等,严重影响产量,但是由于茎腐病有真菌性和细菌性两种,而且二者时长混发为害,尤其多雨多湿条件下,因此一般茎腐病发生初期宜及时选用40%噻唑锌800倍液或33.5%喹啉铜600-800倍液加50%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施防治,连喷两次,茎基部重点喷施。对于玉米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及叶枯病等,通常都可以选用50%吡唑醚菌酯2000-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喷施防治,也可以选用多菌灵或甲托或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等药剂防治。

玉米病害除发生初期及时选用药剂进行防治外,还有注意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当发现一种药剂效果不好时,要及时更换药剂,同时,还可以通过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氮磷钾搭配使用,田间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排灌,避免田间积水,加之合理轮作,药剂拌种等都可以很好预防病害发生为害。

玉米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

玉米蚜虫是玉米最为常见的一种虫害,我们当地称为玉米密虫,应该是玉米腻虫的地方音变。该虫子有聚集性,一旦发生会在叶片和茎杆上密集,直接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及玉米授粉,并且能传播病毒,引起玉米矮花叶病,而且玉米蚜虫是内吸性害虫,如果危害玉米穗部,主要吸取玉米的汁液,妨碍玉米的生长,对玉米的危害极大,会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

要想很好地了解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最好先了解一下蚜虫的发生规律。蚜虫一年可以生20代左右,从三四月气温上升后开始在越冬寄主上活动繁殖,到六七月开始迁往夏玉米上为害,到玉米抽雄前主要在心叶为害,7月底至8月上旬玉米进入抽雄期的时候,玉米蚜虫会迅速增殖。一般到8月下旬,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蚜霉菌等蚜虫天敌大量出现,加之气候逐步干燥凉爽,蚜虫会急剧下降,集中在雌穗苞叶或下部叶片,到玉米收获前会产生有翅蚜迁飞其他寄主。

对于玉米蚜虫,要坚持防治并重,首先在种植时就要搞好药剂拌种。我们当地从上世纪80年代就推行种衣剂拌种包衣,种子发芽后,在喷洒一次药物,就能有效预防蚜虫。一般用70%噻虫嗪种衣剂包衣,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对苗期蚜虫防治效果较好。再是,要注意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如果不打除草剂,就要在玉米苗期开始及时锄掉田间杂草,减少早期虫源。同时,要营造田间通风的基本箱单,提倡间作套种,高秸玉米与低矮的大豆等套种,增强光照和通风。因为蚜虫多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发生。

而一旦发现玉米蚜虫为害,应该及时进行药物防治。玉米心叶期,在蚜虫盛发以前,可以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于心叶内,或15%毒死蜱颗粒剂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不仅可防玉米蚜虫,还兼治玉米螟。玉米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时期,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液,以及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农药对玉米进行喷雾灭虫。一般每隔一周喷一次,三四次就可以控制住蚜虫为害。

其实,对于玉米种植户,最主要的是要操持警惕,极早发现蚜虫为害,根据为害情部,只要及时向卖农药的农资经营户打听一下,就知道如何用药了。

种植的玉米,出现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防治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