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迎客松?
迎客松黄山松。
迎客松生长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上方的岩石中。因为这里两边都是山石,当人们一路爬到这里,立刻就能看到黄山松矗立在这里,就像主人张开双臂欢迎客人一样,所以大家都把这棵松树叫做迎客松。
黄山松生长的黄山,山石陡峭,土壤稀少,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多雪。为了在土壤稀少的岩石上生根、生存,黄山松的根能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慢慢溶解岩石,分解岩石中的矿物盐为己用;附近的花、叶等植物腐烂后分解成肥料,所以黄山松可以在贫瘠的石缝中生存生长。
由于地形崎岖,悬崖陡峭,它们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在强风的作用下呈之字形甚至向下生长。由于它们能抵抗风暴和霜冻,所以它们的针叶又短又细,蜡状物加厚,树冠扁平深绿色,树干和树枝极其坚韧有弹性。
扩展信息
其他类型的松树:
1.华山松,又名华山松
,可在秦巴山区和渭北部分山地丘陵种植,年平均气温应在15℃以下,年降水量600-1500。对土壤适应性强,能在山地褐土、红黄壤、红石灰土上生长。但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不耐干旱瘠薄,不耐盐碱,排水不畅。
2.马尾松
又名油松、冷杉松,是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只能在巴山和秦岭南坡的一些地方种植。适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3-22℃,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方。
冬天气温低于15℃时,小树的针叶就会枯萎。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干旱瘠薄,可在粘土、沙土、砾石土和阳坡薄土层或裂隙中生长。
3.油松
油松又称油松、黑松,适应性最广,在陕西省从南到北都能生长,是适应大陆性气候的最佳松树品种。耐寒、耐旱,能承受零下25℃的低温,能在降水量300-400毫米的陕北北部地区生长。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迎客松
多少年了
黄山迎客松大约有1300年的历史了。
黄山迎客松的树龄在1300年左右。迎客松生于黄山玉屏楼右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它高10米,DBH 0.64米,地径75厘米,枝高2.5米。它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标志之一。
黄山奇观之首的迎客松,矗立在玉屏峰前石狮旁,文殊洞之上。他生于碎石之中,活了一千多年,体态矫健,枝叶平展如盖,侧枝斜出横跨天际,像张开双臂欢迎客人。由于迎客松每年都在生长,根据最新的测量数据,迎客松高10.2米,胸围2.16米,年龄约1300岁。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迎客松引种
清康熙年间,闵在其《黄山松石谱》中将迎客松列为九大名松之七,曰:亦在小心坡上,根无土,枝叶交,与游客为正,自然谦卑。迎客松其实是两棵松,一棵迎客松,一棵送松。关于迎客松的位置,清初金志敬《黄山游记》记载:半坡两天门,一松在外,一松在内。如果说有迎客和送别,那就是迎客松说的:越踏越福团石...然后会是一片天空。
现存的盈科和宋克两松是因古代盈科和宋克两松死亡而得名,约有150至60年的历史。迎客松的真正名声要归功于太平绅士陈少峰。他在《黄山指南》(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中选取了迎客松的照片,放在书的正文前面。从此,迎客松广为人知。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黄山
迎客松叶有什么作用
松叶功能: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松叶呈针状,长6-18厘米,直径约0.1厘米。华山松叶为5针一束,华山松、马尾松、油松为2针一束,基部有长约0.5厘米的叶鞘,叶深绿色或枯绿色,表面光滑,中央有一条细沟。脆脆的。气微香,味微苦。
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初生叶,褐色有鳞,长在长枝上,除苗期外退化为苞片。另一种是次生叶,呈针状,即通常见到的针,常为2、3或5针一束,生于苞片叶腋内极不发达的短枝顶端;
每束针的基部被叶鞘包围,叶鞘由8-12个芽鳞组成,芽鳞宿存或早落。针叶横切面呈半圆形或三角形,具1 ~ 2个维管束。
扩展资料:松科几乎全是高大乔木,多为林木和用材树种,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南的高寒地区形成广阔的森林,也是森林更新和造林的重要树种。
有些种类可用于提取脂肪、松节油等化工原料,有些种类的种子可食用或药用,有些种类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
松树非常适应陆地环境。它们能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生长在裸露的矿物质土、沙土、火山灰、石灰土、石灰岩土以及从石灰土到红壤的各种土壤中,耐旱、耐瘠薄、喜阳光,是著名的先锋树种。
参考:百度百科-松叶
迎客松有什么象征意义
迎客松是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
迎客松一边伸出,像一个人伸出一只胳膊欢迎远方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华贵。
迎客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它高10米,DBH 0.64米,地径75厘米,枝高2.5米。这棵树至少有800岁了。
黄山迎客松,枯仙不老。埋穹石,撼日月。多风,骄傲,多雪,抗冻,冬天。还有一副国画迎客松,是国画的一种。
黄山迎客松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挥舞着双臂,热情地欢迎客人。迎客松作为国宝,也是很多文人墨客的最爱,成为很多书画作品中的经典,也是目前各地的经典。
扩展信息:其他著名的松树
1.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多米的黄山之巅。它植根于危险的悬崖,屹立于悬崖之上。巨松几尺高,小松不盈尺。它生于碎石之中,苍劲挺拔。
2.伴歌:伴歌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四棵古松婀娜多姿,姿态优美,仿佛长年陪伴游客观风景、睡午觉,故名陪游。
3.王可松:王可松在玉屏峰到莲花沟的路上。有一首诗《遇见王欢·宋克》中写道:千年屹立的巨石和笑脸堆积而成。
4.海松:海松在天都峰之巅。过了天桥,可以看到悬崖上挂着一个古松,叫海松。它有一根很长的树枝,一直伸到海的前面,就像一条黑龙在探索海中的东西。因此得名。
5.王全松:王全松在潘可松附近,出生在悬崖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延伸至汤泉,仿佛亲临汤泉胜利之地,故名王泉松。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迎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