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子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怎样栽培麻味子

怎样栽培麻味子?

答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深翻细耙,施足底肥。一般翻地深度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厩肥4000~5000千克。于播前作畦,畦高20厘米,畦宽1~1.3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2、种植方法:

播种:以春播为宜。于畦面横向开沟,行距15厘米,沟深5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2~2.5厘米,适当镇压,覆盖一层薄草,用绳子固定,以保土壤湿润。一般每667平方米播种量5千克左右。

移栽:一般选2年生苗移栽,1年生壮苗也可。栽后易成活,新生根较多,植株生长旺盛,成活率达80%以上。采挖野生苗移栽,因无主根、侧根,只是根茎且不定根又是从根茎上再生,而移栽后缓苗期较长,原须根多枯死,成活率低,生长不旺,生产上采用不多。

移栽于春、夏、秋三季均可,以春、秋两季为好,成活率高。春季应在芽未萌动之前,秋季应在落叶后,夏季移栽于雨季挖苗带土坨。于畦面开穴,穴距、穴深各30厘米。穴底施适量厩肥,覆一层土,然后栽苗。栽时将根舒展开,填一部分土,随之轻轻提苗,再填土踏实,然后灌足水,待水沉下再填土封穴。

【栽培管理】

1、搭架:以搭设立架为好,有利通风透光,产量较高,生产多用三角铁或水泥柱作立柱。立柱长2.6米,埋入地下30厘米,最好用水泥固定。可用8号或10号铁丝,于立柱中部及上部,横拉两道。再按每株插4根竹竿,竿距12~15厘米,要求排列整齐,用细铁丝将竹竿固定在铁丝上。待新枝伸长35~40厘米时,即引蔓上架。每株要培养4条基生枝,将每条主蔓顺时针方向缠绕竹竿上,并用绳固定。

2、育苗期管理:

(1)遮阴:播种后20~30天,即陆续出苗。应经常检查出苗情况,以防覆草压苗。当出苗达60%~70%时,去掉覆盖率,用树枝搭起简易棚遮阴,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2)灌水:幼苗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怕干旱,当表土层干达2厘米时,及时灌水,灌水后畦面出现板结时,结合除草适时松土,破除板结层,防止水分蒸发。

(3)间苗:幼苗抽出3~4片真叶时,及时间苗,按株距6~10厘米定苗后可将阴棚撤去。

(4)追肥:第1次追肥,可在撤去阴棚后进行,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第2次在株高10厘米左右进行,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钾15~20千克。

3、定植期管理:

(1)除草松土:除草结合松土进行,每年生育期要进行多次,做到表土层疏松,田间无杂草。

(2)灌溉、施腮:生育期间应保持土壤水分、养分充足,促其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结果率高。生长期肥、水不足,枝条细弱,越冬芽小,特别是每年的生育前期肥水不足,影响花芽分化,多形成枝芽,花芽也多出雄花;开花坐果期肥、水不足,会引起落花、落果,影响产量,应视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进行灌水,并要追肥,一般于5月上旬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千克,促其生长发育;于6月末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钾40千克,促其果实生长和成熟。

(2)剪枝:剪枝是调整植株营养合理分布,决定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因此,人工栽培必须及时进行剪枝。

修剪方法:剪枝应剪去短果枝,控制茎生枝,保留中、长果枝。剪枝时期应于每年冬季或早春芽未萌动前进行。具体操作是控制基生枝,只选留3~4个使壮条培养结果,其余基生枝全部剪掉或从根部刨除。剪去果枝,因多年生短果枝开雄花多,结果性能差,要全部剪去;疏去过密的中、长枝条,以利通风,并促进开花结果。同时在剪枝时要注意将病虫株、徒长株、瘦弱枝、老龄枝和不结果枝条剪去,以集中养分供给结果需要,确保丰产丰收。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为叶枯病。于6~7月发生,先由叶尖或叶缘开始浸染,逐渐扩大,直至枯黄脱落。防治方法:可用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叶面,或退菌特喷布,每隔10~15天喷1次。

(2)虫害:育苗期多发生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用毒饵防治。定植期主要害虫为卷叶虫,可用50%倍晴松乳剂1500倍液喷杀。

如何科学栽培洋麻?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洋麻,又称槿麻,属于双子叶植物,主要在黑龙江、辽宁,河南、河北及云南等地区栽培,由于它具备韧度大,有弹性,故主要是作为麻袋、麻布等的原材料。洋麻的栽培看着简单,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栽培管理。轮栽

为获得一切农作物的高额产量,其中包括洋麻要获得高度而稳定的产量,必须创造土壤的坚固团粒构造。因为有了土壤的坚固团粒构造,才能使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间,保证得到必要数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专家关于洋麻的深刻研究结果,证明只有混播多年生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土壤构造。

多年生禾本科草,在土壤的20公分的表屑中发展其根系,由各种方面钻入土内,把土壤分解为细块。当这些禾本科草的根部在土壤中腐烂时,增加土壤中的腐植质,但是这不能保证土壤团粒的坚固性。多年生豆科牧草根系的大部细根在土壤深处发展,积集着碳酸石灰。在土壤的表层,某些豆科收草,如紫苜蓿,只发展着发根不多的粗主根。

这样的主根不能创造土壤的团粒构造。多年生豆科牧草根的上部(根颈)含有大量蛋白质营养料,腐烂后可以巩固多年生禾本科收草所形成的腐植质,就具备不能为水所冲洗的能力,因此必须使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与多年生豆科牧草共同播种。

洋麻主要是栽培在灌溉地区上,具有多年生牧草的轮栽,就能在土壤中控制着空气和水分关系的极好条件,并能避免灌溉土壤的重行碱化。根据科学研究机关的试验确定,和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实践的证实,洋麻的最好前槎作物,就是多年生牧草。这种前作能显著提高洋麻的平均产量,特别是在灌溉条件里。紫苜蓿与多次刈割的毒麦草和鸭茅草混播作洋麻前作时,据国外试验场的研究确定,在如此条件下可提高洋麻茎的产量。

在灌溉地区,洋麻可用新地或翻耕的多年生牧草地区栽培。在这一轮栽中引入一个谷类作物,为的是清减那损害纤杂作物的菟丝子。它不寄生于禾本科作物,但是在盆地的纤维作物栽培上却广泛的分布着。在粮食豆科作物收割后,及绿肥作物的羽扇豆收割后,栽培洋麻能得到很好的结果。

按照国外试验场的材料,在国营农场里的翻耕苜蓿地,第一年应种洋麻,此后接着播种探种用亚麻,而在第三年再播洋麻。在尚未建立多年生牧草轮栽制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里,应当在第一次的耕翻地上播种洋施;而在畜牧场轮栽区中洋麻应与根实茎实作物相轮栽。

整地

浅耕槎地

如果在谷类作物之后播种洋麻时,那么土壤的整地工作应从收获后的浅耕槎地开始。浅耕槎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的要清减杂草。前作收获后,地面上留存着杂草的种子,这些种子在槎地上不能发芽。如果被翻入到20-22公分深处的时候,同样也不能发芽生长,并且更将增大土壤的杂草量。如果进行浅耕,杂草种子便能发芽生长,而浅耕后再接着秋犁,便能消灭这些杂草幼苗。

漫耕槎地

应与收割同时进行,如此可保存土壤水分,并能更好地利用收割后的降雨。漫耕槎地用的主要工具,是麦用圆盘黎或宽幅圆盘耙及其他圆盘工具。在缺乏这些工具的集体农庄里,进行浅耕槎地时,则可用多铧壁的浅耕犁。目前工业方面正在大量制造图盘浅耕器,专供浅耕槎地之用。用浅耕槎地法来消减杂草,对提高洋麻产量上,有着很大的意义。由于洋麻在发育初期生长缓慢,而杂草的生长较快,所以会窒息洋麻。

秋耕

秋犁是秋耕系统中的不可少的一部分。只应用秋犁而不进行浅耕槎地,或只浅耕槎地而不应用秋犁,都会失去这些方法的生产意义。秋耕的任务是消灭浅耕后所生出的杂草幼苗,并消除土壤的病菌与害虫,使土壤形成团粒构造。这些任务,如果用带前黎的复式犁进行深黎,都可胜利地完成。做秋犁地时,前犁将地上的害虫及已发芽生长的杂草与表土一起翻入耕清底下。犁铧接着切割耕条的其余部分,并将它抬起到倾斜的黎壁上。

犁壁就将耕条压碎,抛入犁沟,均匀地埋没上面耕层的残槎。害虫和病菌微生物,只在空气流通时始能生存,因此当它们被翻到沟底,并用土盖上便会死亡。落在无氧环境中的植物残屑、根株、杂草等因受细菌作用而腐烂,形成了建立土壤团粒构造上所必需的腐植质。秋犁的深度,那要看土壤的特性及预定要栽培的作物而定。如果种洋麻地,秋犁深度应不少于25公分;如果耕地层浅时,则应逐渐加深,达到完全深度。

假如在作物收割后不曾浅耕槎地时,则宜尽早实行秋黎。在国外各地区,秋黎最晚不应迟于10月30日;而在国外其它各地区,则不应晚于12月15日。多年生牧草地的秋黎时期可以稍晚些。为防除有害杂草,特别是根茎类的新草,专家曾提出了用窒息法来消灭杂草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圆盘耙进行纵横的耙地,尽可能地切细杂草的根茎。

当切细的根茎发出幼芽时,再进行25公分深的秋耕。被抛在清底下的根茎,不能长出地面接受阳光,并因缺乏氧气而死亡。位于斜坡上的田地,秋耕后不行耙平。应横着耕起斜坡,以保持春季的融水。准备播种洋麻的地,春季应当在挑条脊部刚干操时耙它,这样能帮助把在冬季所积累的水分保存下来。

耙地工作必须横着垅沟进行或斜着进行(对角式)两次。在清洁没有杂草的土壤上,不用齿耙耙地,应该用平土器弄平它。用平土器松土,应该斜切耕条,进行碎土,藉此亦可达成很好的平地工作。但是,在杂草多的黏重而易结硬地的土壤,则用钉菌耙,而不应该用平土器。在耙后一星期左右,杂草出现,即行第一次横垅中耕,同时实行耙本。

黏重而易结硬地和生长速生草的土壤上,应行12-14公分深的复犁,同时予以耙平。在洋麻播种前,按播种时的深度实行第二次中耕,其深度为5-6公分,同时予以耙平。中耕过深,易使土壤干操。假如在第-次中 耕和第二次中耕之间经过大雨的话, 那么秋耕地便应加耙一次。

在灌溉地区的土壤上,秋耕应复黎17-18公分深,立即耙平在轻松的灌溉地区土壤上,仅中耕即可。灌溉地区的土壤,为避免结成硬地,应很好地平地,这才能实行良好的播种与正确的灌溉。如果土壤中水分少,则于洋麻播种前10-12日内进行灌溉。为了较均匀而充分地湿润土壤,应于3-4日过程中,逐渐地进行灌溉。

施肥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作物每年土壤中所消耗掉的养料,创造有益微生物发展的条件,和向所希望的方向改变土壤的反应。为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有机质肥料和化学肥料混合使用。有机质肥料与化学肥料的正确施用,特别是在灌溉土壤上,能显薯地提高洋麻茎的产量。

根据试验证明:用化学肥料可提高洋麻产量。由于施用了化学肥料,洋麻的产量提高了25%。但化学肥料具有机质肥料一起施用时,还能得到更大的效果。主要的有机质肥料为底肥,可于秋耕时施用,每公顷平均用量20-30吨。化学肥料,因其中所含植物的营养要素不同,可分为厩肥、磷肥和钾肥。

将厩肥均匀地撒在田里,应立印犁入土中,因为厩肥干操时便会失去大部分的氮素,而腐植质将变成不能创造坚固的土壤团粒构造的能力。

土壤中缺乏氮素,便会使洋麻的生长和发育停滞,因而减低产量;但氮素过多时,又会发生植物的倒伏,因此将减低洋麻纤维的质量。将氮素和其他化学肥料共同应用时,可避免单施氮肥过多的不良结果。

在洋麻栽培区所施用的化学氮肥有硫酸亚、硝酸钾亚及氰氨基化钙。从外表上看,硫酸钰类似食盐,但颜色较污浊。硫酸亚中含有20%的氮素,应在秋季秋犁时与磷肥和钾肥共同施用。硝酸钾亚,在外表上看,与小粒结晶盐相像,呈白色,含氮素35%。须保存在干操地方,并装入不透水的袋中。按照试验证明,施用硝酸钾亚的,可使洋麻产量增加2-3倍。

氰氨基化钙是很轻的暗色粉末,含氮素22%。在保存与施用氰氨基化钙时,应特别慎重,因为它的粉末对家畜和人是有毒的。氰氨基化钙应在秋耕时施用。如果在春季施用时,则必须在播种前7-10日以前施用。磷肥中可用过磷酸盐、托码斯磷肥及骨粉等。过磷酸盐中含有14-18%的磷酸。

种洋麻地上,可在春季播种前的中耕或复黎时施用之, 每公顷用量为3-6公担。在托码斯磷肥中有14-18%的磷酸 。对于土壤起碱化作用,所以在酸性土壤中所得的效果,比过磷酸盐为尽。如果用去胶去脂的骨头磨成的骨粉,那么应该适时施用。最好在秋季将骨粉施在秋耕地上,或施在预种冬麦的休闲地上。

骨粉含磷酸28-30%施于洋麻的钾肥,有氯化钾钠、钾盐、盐酸钾和硫酸钾及草木灰。氯化钾钠中平均含有钾14-16%。由于氯化钾钠中含有大量的氯和钠,在洋麻地上用它,可能发生不良后果。因此应当施用硫酸钾或30%的钾盐。施用钾肥时,能提高锁维作物的纤维质量。

草木灰是有价值的肥料,可以在每个农场很好地利用。因为草木灰除含有氧化钾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草木灰中所含植物的营养元素易溶于水,所以它必须在播种前10-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前来施用,平均每公顷施用5-6公担。化学肥料的肥率由施肥的技术而定。用手撒肥时,则化学肥料分布不匀。所以机器撒肥最好。在撒布化学肥料时,普通用拖拉机牵引的肥料撒播机。

总结:想要提高洋麻栽培的整体产量,种植的方法很重要,根据栽培的要求来决定选择何种方法来进行种植。只有在种植之前掌握其技巧,熟悉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异常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有助于提高洋麻的产量。

茶树病虫害该怎么安全防治?

3茶树主要害虫种类

①叶蝉类,如小绿叶蝉,在全国为范围的名茶区内都有发生。

②螨类,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其中茶跗线螨在西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局部发生严重。

③黑刺粉虱,其在江南茶区以及华南茶区部分地区发生严重。

④蚧类,西南茶区以角蜡蚧和茶牡蛎蚧普遍发生;长白蚧和椰圆蚧在江南茶区发生。

⑤蓟马类,在华南和西南茶区为主要害虫之一。

⑥尺蠖类,油桐尺蠖在华南、西南、江南等茶区都有发生;云尺蠖在西南茶区发生严重;茶尺蠖则在江南茶区发生。

⑦毒蛾类,有茶毛虫,在各地均有发生;茶黑毒蛾在浙江省发生十分严重。

⑧卷叶蛾类,其中的茶小卷叶蛾在江南地区发生严重,茶卷叶蛾以南方茶区发生严重。

⑨象甲类,以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叶象甲)为主,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山东等省。⑩其他的还有刺蛾类、蚜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如大蟋蟀和白蚁等。

2 茶树病害的发生

2.1茶树病害的基础知识茶树在其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若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或是遭受了某些生物体的侵害,它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生理和形态上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这时茶树的状态则被称为茶树病害。任何一种茶树病害的发生都是由三个因素统一的结果——寄主、病原和环境。茶树病害的病原有两类。一是生理病害,这是由于茶树所处的不良环境因素以及土壤或空气中存在某些有害物质所引起的,又称非侵染性病害;二是由某些生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成为侵染性病害。前者无传染性,而后者的病原在适宜条件下能够进行繁衍、传播,从而使茶树病害蔓延并扩散开来。

2.2茶树病害的发生生态茶树新梢是茶树的经济收益部位。茶树区别于其他作物的一点是它是一种一年多收的植物。春茶期间茶树采摘间隔时间短,一般3至5天采收一次,许多潜育期较长的叶病在未完成潜育期的情况下即被采摘下来,因此茶叶嫩梢的病害种类一般较少。在茶叶新梢中和叶片生化成分中,含有对真菌和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这些化合物往往含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了茶树上病害的发生。决定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不同品种的茶树对各种病害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充分利用茶树的变异性以及抗病性遗传物种,对茶树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病原特性也是影响茶树病害发生程度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繁殖能力强的病原常使茶树生长环境中有充沛的病原数量。不同的病原侵入寄主的途径以及偏嗜的寄主组织不同。又由于不同病原特有的发育性和寄生性,它们潜入寄主后的潜育期也不同,发育适温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使病原在不同自然环境的地理分布以及发病时间不同。所以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控制茶树病害的发生,求得更

高的经济效益。

2.3茶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传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三个时期。病原先是处于寄主体外的复杂环境中,但病原一旦与茶树接触后,就可以经过一定途径侵入茶树体内,与其建立寄生关系。病原的侵入途径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角质层的直接侵入,有通过如气孔、水孔、皮孔、蜜腺、柱头等自然孔侵入的自然孔侵入,还有通过植物表面伤口如虫伤、斑伤、冻伤、日灼伤、机械伤等侵入的伤口侵入。病原的侵染是不易的,侵入前期必须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才能达成侵染,是侵染过程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侵入前期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有利时机,是保证茶树质量的重要时期。病原物成功侵入寄主后,就会经历在寄主体内吸收营养、不断扩张蔓延的时期。此时期也是寄主在对抗病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病原物以获取营养为首要任务。有的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只局限在侵入点附近;有的则从侵入点向各个方向蔓延开来甚至祸及全株,这类病原物引起的病害潜育期较长。影响潜育期长短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一般均有其最适范围。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病原生长的就快,潜育期就短。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以限制其发育,造成潜育期的延长或终止。除此之外,外界的湿度和寄主的抗性也对病原潜育期的长短有影响。发病期到来后,病原物在寄主感染部位不断产生繁殖体,形成各种特征性病症。此阶段,控制它的发生和发展对延缓病害的流行蔓延和减小其受害范围起着积极作用。

2.4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害的侵染性循环是病害防治研究的中心问题。病害的侵染性循环可以分为病原物的越冬或约夏、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以及病原物的传播三类。了解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形态和场所,对减轻下一生长季节病害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而有的植物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遭受病害的初侵染,有的则在初侵染后还有多次再侵染过程发生。对于前者,只要集中力量消灭初侵染源或防止其发生,病害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后者,除了消灭初侵染外,应根据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再侵染次数发生多的还应相应增加防治次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通过风力传播、雨水传播、昆虫和其他生物传播和人为传播。但一种病原的传播方式决不是单一的,常常是一种病害有多种传播方式。因此,弄清传播方式再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更高效的控制和防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3茶树病害的综合治理

3.1农业技术防治

①合理种植合理种植包括合理密植、品种搭配、茶园间种等。首先应避免大面积

单一栽培。在种植密度上亦不宜过密或过疏。茶园间种的同时也应考虑是否有与其他植物的共同害虫。

②适时中耕除草

③适时深耕培土深耕培土可将深藏土中的越冬害虫暴露于地面,使其失去良好的生存环境或使越冬的蛹无法羽化出土。

④及时采摘

⑤清洁茶园

3.2物理技术防治

①人工捕杀或摘除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或零星状难以采取其他方法之时。

②灯光诱杀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害虫具有趋光性,一般以白炽灯、黑光荧光灯、日光灯为光源,适用于无风、无雨、无明月的夜晚。

③食饵诱杀

④色板诱杀这种方法是利用害虫对某种颜色光趋性的原理集中对害虫进行诱杀的。

④异性诱杀

3.3 化学技术防治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必须明确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水溶性的化学农药,明确防治的茶树虫害种类并学会合理地轮用或混用农药。目前,已被禁止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甲基1605、克百威、氧化乐果、来福灵及其混剂等。掌握正确的喷施方法也极为重要。其中包括合理确定剂量及稀释倍数,选用合适的器械及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3.4生物技术防治

①利用天敌以虫治虫

②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其中可使用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核型多角体病毒。

总之,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今天,发展绿色优质茶叶成为了当今茶农的不二选择。所以,对茶树害虫的基本情况及其发生和防治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才能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容面对市场化的挑战。在科技飞速发展、世事不断变化的今天,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你在迷雾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麻子亩产多少斤?

麻子亩非常可观,种植简单易管理抗病能力强,黑芝麻产量比白芝麻要高,但含油量不及白芝麻,生育期一般在85到95天,黑芝麻一般情况下的亩产量是80-110公斤左右!白芝麻一般有两种:东芝8号和东芝10号,生育期均为90天左右,亩产70-100公斤左右。

北方一些农村种植的“大麻子”是什么?可以直接食用吗?价格如何?如何种植“大麻子”?

一,北方一些农村种植的“大麻子”是什么?

我是北方人,也种植过“大麻子”,当时我们叫“麻子”。后来我查阅植物志书得知,叫“大麻子”的植物是桑科大麻属植物,名字叫大麻或火麻,其世界通用学名为Cannabis sativa Linn.ssp.sativa。为大麻属植物大麻的一个亚种。其外形特点:一是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3公尺,有纵沟,密生短柔毛,皮层富含纤维;叶互生,下部对生,掌状全裂,裂片三到十一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表面粗糙,背面有白色毛,叶边有粗锯齿。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花被雄蕊都是五个;雌花序短,生长叶腋,球形或穗状。瘦果扁卵形,被宿存的黄褐色苞片包围。这个植物在我国南北都有栽培,就是北方多一些。

我们通常在玉米地、土豆地边种植,现在一些地方有成片栽培。它的用途:一是茎皮纤维供拧绳、纺织、编织等用,如以前我们穿的布鞋底就是用“大麻子”茎皮串成的,拧成的麻绳韧性极强,现在在市面上有编制的麻鞋都是用它的茎皮纤维做的。二是种子含油量30%左右,可以榨油食用,我们叫“麻子油”。三是果实在中医叫“火麻仁”或“大麻仁”,具有润肠止痛、镇痉止咳作用。

这里提醒注意,该植物的原种下还有一个亚种,叫“大麻”,两者的中文名有些乱,最好以学名为准,它的学名为Cannabis sativa Linn. ssp. indica(Lamarck)Small et Cronquist。外形特点植物体小,多分枝,具有短和实心的节间。在它的幼叶和花序中含有大量的树脂,是生产“大麻烟”违禁品的植物,大多数国家禁止栽培。

二,“大麻子”可以直接食用吗

“大麻子”在我们这里的吃法通常有炒食,叫炒麻子,在市场上有卖的;榨油食用;种子仁可以制作“麻腐”,做成“麻腐饼”、包子、饺子非常好吃。价格不是很贵。

三,如何种植“大麻子”

在我们这里(渭河流域)种植麻子以前是与通常与玉米间作,成行种植,用点播方法,种植时间三四月与玉米同时播种,收获时间农历八九月份,比玉米成熟稍晚一些;也有在土豆地边种植的。现在我也看到有专门成片种植“大麻子”的。种植方法简单并不复杂。管理也比较粗放,但要注意在雄株完成传粉任务后,及时拔除雄株,避免土壤养分的浪费。

怎样栽培麻味子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